Insights
产品保修管理的创新-上篇
2024-10-17 16:44:02
产品保修管理的创新-上篇
在工业4.0和智能科技的引领下,新兴科技趋势时代来临,不论是机器人技术,或是人工智能,自动化,先进材料与制造,物联网,云计算,大数据,扩增实境,网络安全与数据处理,除已广泛应用在制造数字转型外,也让保修管理的创新找到了方向。甚至可以藉由近期热门的 ChatGPT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。或是透过主动量测产品运行参数,进行数据统计与判定,发出预警以协助后续的设计修正与提出维护作业解决方案。全程追踪产品生命周期的构想变得不再遥不可及。由销售行为到买方客户使用状况,到售后保修流程的管控,甚至到最后回收报废。
数字科技 | |
科技的发展为生活带来巨变,常常还没适应现有新科技所带来的改变,下一代科技又已悄悄到来。无论是数字与网络科技,物联网与人体机能,创新与产业竞争力,医疗与合成生物,以及环境与永续等都面临不同层度的挑战[1]。物联网是一个新的视角,通过可以监控物联网节点网络,提供可以优化工厂与服务作业流程的建议决策。估计2023年会有超过172亿台的联网装置,如图1所示。不论是因独立事件或零件故障而导致的产品失效甚至召回维修,透过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很容易进行大规模保修服务分析,或者指派附近的技术人员来解决损坏或磨损的零件,有效提升产品妥善率与使用安全性。 |
图1,物联网设备出货成长趋势[2]
因应产业推动工业4.0的发展,售后保修也在同步进行变革,藉由工业互联与物联网的架构,依托在云计算与平台的基础上,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保修体系,强化产品在售后保修,甚至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,直至报废回收建立永续产业责任系统。在产业数字化转型,产品越趋复杂的同时,兼顾企业营运与费用管控的前提下,企业如何建立有效售后服务与完善保修管理变成是刻不容缓的议题。 |
保修费用 | |
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与销售上,都会预设售后保修的目标成本,透过合理的保修管理来有效控制费用,让费用开支能小于原设定目标,甚至从保修外的服务收益来获利。在成熟产业的低获利率竞争下,如何管控保修费用是很重要的。卖方售出产品后,应提供一定程度的保修服务。目前的商业模式虽已转为产品服务为主,但大多数的产品仍都附有保修服务来确保产品的质量。只要有保修需求,厂家就会有额外的费用,即所谓的保修费用。保修费用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,每个产品的出货质量都会因设计,生产组装误差或供货商零件质量造成差异,客户使用的环境也是变量之一。 | |
许多企业的保修费用占比约同于研发费用,在强调企业研发核心价值的同时,实在无法忽略售后保修的费用。保修费用的管理,不只是费用管控,也是产品保修政策,产品质量的管理指针。整体保修费用包含保修服务、材料费用、退货物流、管理费用和质量保障等五大类别。不同产业类别会因保修型态的差异而造就不同的费用占比,如表1所示。 | |
表1,美国主要产业保修管理费用占比 [3] | |
参考国际会计准则(IAS 37)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(IFRS 15)关于保修费用的要求,保修费用可以是产品销售数量,预期失效百分比,每个失效的保修处理平均费用之乘积的金额,来估算年度的保修费用 [4]。除了透过产品可靠度来估算保修数量,另一个关键是处理异常,不良品维修、更换或服务的平均费用。如何有效降低这些费用,如何降低产品返修的可能性,除了提高产品可靠度外,可透过平均维修成本的降低,使整体保修费用降低。 | |
管理创新 | |
企业建置保修管理能力目的除有效管理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外,另外重点就在保修费用的管控。这些不应只是提供客户申诉管道而已,同时须建立相对应的管理流程,无论是数据分析,可靠度估算,保修政策管理等。数据分析的正确性与可靠度模式的选择,都会影响费用分析的准确性,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保修数据不断修正,数据修正后所计算出的保修费用,可做为改善效率或产品的基础,甚至提早显示预警风险。透过保修政策和保修数量这两个主要变量,了解费用分析的基本逻辑,费用模型主要从卖方厂家的观点出发,保修分析模型与其提供的保修条件,不良品的分布有关,该费用会因时间推移而变动,汇率、人工等等都可能造成费用分析的误差。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,甚至对应的是产品营销与法规也须纳入考虑 [5]。 |
好的产品设计和高可靠度的产品可以降低返修率与保修费用,但如何兼顾考虑产品设计成本与时效,以及保修服务作业,客户满意度与保修费用,综整这些在保修管理的重要考虑,对外不仅要要考虑保修政策,保修服务,产品质量可靠度与竞争者的关系,对内也要针对产品保修服务进行追踪,并及时维修或服务,降低客户抱怨,同时要确保保修管理作业流程与费用。这些都应该在先前产品营销策略与定价会议中就去考虑的。企业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时,若在产品开发与制造资源的调度上轻忽保修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,甚至没有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流程。即可能使保修管理成为严重影响公司获利与否的重要因素。 | |
因应企业管理组织的运作以及产业发展趋势,不同以往的保修管理大多专注在单一企业内,其实它还包含相关的企业与产业,以及外包服务商,甚至需串连供货商共同来完成保修服务。与过往多专注在回收流程管控的逆向物流不同,必须建构如同供应链的保修链管理 (Warranty Chain Management) 系统,完善从产品销售服务到回收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。整体保修管理创新可概分成两个主要层面,详如图2所示: | |
图2,保修链管理元素 [6] |
Author

产品保修管理的创新-上篇.pdf
Reference
- J Augustyn, (2016),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ends: 2016-2045 - A Synthesis of Leading Forecasts Report”, Office of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Army (Research & Technology)
- Mohammad Hasan, 2022, State of IoT 2022: Number of connected IoT devices growing 18% to 14.4 billion globally, IoT Analytics
- Eric Arnum, (2021), Worldwide Auto/ HVAC/ Warranty Expenses, warranty week.com.
- IFRS新讯系列报导, (2014), 「新准则」IFRS 15: 来自客户合约之收入, Deloitte勤业众信
- Wallace R. Blischke, M. Rezaul Karim, D.N. Prabhakar Murthy, (2011), Warranty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, Springer London
- 廖明癸, (2021), 保修链管理 - 数位与永续, 翰芦出版社
- Jay lee, Jun Ni, Jaskaran Singh, Baoyang Jiang, Moslem Azamfar, Jianshe Feng, (2020),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Systems and Predictive Manufacturing, Journal of Ma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Nov. Vol. 142, 1100805-1